重慶是一座有著濃厚歷史底蘊的山城,關于它的文化內涵,不用多說,早已經融入每一個重慶人的一招一式中。今天小編要帶大家認識我們重慶的12棟老建筑,它們有的成為觀光點,有的卻已經破敗,無論如何,它們承載的歷史不會被抹滅。
1、汪全泰號
該建筑于1850年由美國大來公司修建,之后成為汪全泰號絲綢商鋪,建筑通體采用青色石磚,色調沉靜典雅,屬典型中西合璧風格,是重慶城最早的洋房子。
2、《新華日報》舊址
一幢民國時期的老建筑,看似平常,但這就是當時宣傳抗戰的新華日報社舊址。營業部大門上方和正面墻體上,分別砌掛著由國民黨元老于右任題寫的醒目的"新華日報"四個大字招牌。
在陳列館中,還有一處封閉倒塌的防空洞,該洞是為躲避日軍轟炸而挖建,刊有周恩來“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題詞的《新華日報》,就是在這個防空洞印刷的。
3、宋慶齡故居
宋慶齡故居為抗日戰爭時期(1942—1945)宋慶齡的寓所和“保衛中國大同盟”中央委員會舊址。
4、圓廬
圓廬建于抗戰初期20世紀30年代,是民國立法院院長孫科的公館,著名設計師楊廷寶設計。建筑體型為圓形,故稱"圓廬"。中間原是圓形大舞廳,頂上透氣孔就像是碉堡槍眼,周邊為扇形房間,很有特色,現在依舊較為完整地保存著,居住著人家。
5、周公館
1938年冬,為便于工作,周恩來同志以個人名義租賃這幢房子,作為中共南方局在市內的一個主要辦公地點。
6、桂園
重慶桂園是簽訂《雙十協定》的地點,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大韓民族臨時政府舊址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遺址是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中國時期的最高權利機構所在地。
8、跳傘塔
1942年建成,號稱國內首座跳傘塔,是當時遠東地區最高、設備最好的跳傘塔,其主要功能是為抗戰培訓飛行員。其設計者是中國一代建筑宗師楊廷寶,毛主席紀念堂、四川大學、林森墓、抗建堂等二十多處建筑,都出自他的手。
9、飛閣
蔣介石夫婦抗戰時期在“飛閣”居住半年,后來才搬到南岸黃山風景區的“松廳”?,F在也是鵝嶺公園內的一大景點。
10、湖廣會館
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會館占地面積8561平方米,現有廣東會館、江南會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及四個戲樓,包括廣東公所、齊安公所。會館建筑浮雕鏤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題材主要為,西游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還有龍鳳、動物及各種奇花異草等圖案。
11、慈母堂
清宣統三年(1911年),天主教川東教區在南岸區雞冠石觀音山麓修建慈母山修院(又名培德堂),2003年,教區將習慣稱呼的慈母山修院經堂正式取名為“慈母堂”。
12、解放碑
該碑最初興建于1940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紀念日,于1941年底落成,命名為“精神堡壘”以激勵中華民眾奮力抗爭以取得勝利,抗戰勝利后改名為“抗戰勝利紀功碑”。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東莞市易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5 訪問量: Bmap Gmap
電話:0769-23161088 地址:東莞市東城主山東寶路83號易誠大廈五樓
【百度統計】
東莞建筑工程、東莞市政工程、東莞裝飾裝修工程、東莞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東莞園林綠化工程、東莞土石方工程
*本站相關網頁素材及相關資源均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速告知,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技術支持:東莞網站建設 [后臺管理] 粵ICP備15101202號 粵工商備P191608002483.
APP二維碼 |
![]() |
微信二維碼 |
![]() |
微信小程序 |
![]() |